搜索结果
-
常用的122个美标AATCC标准
1、 AATCC估计步骤一《颜色变化的灰度》 2、 AATCC估计步骤二《着色的灰度色标》 3、 AATCC估计步骤三《织物色差的视觉评估》 4、 AATCC估计步骤四《深度测试的标准深度级别》 5、 AATCC估计步骤五《织物手感:主观故测指南》 6、 AATCC估计步骤六《工具性颜色检测》 7、 AATCC估计步骤七《测试样品颜色变化的仪器评估》 8、 AATCC估计步骤八《-步色级转移尺》 9、 AATCC6-2001《耐酸碱色牢度》 10、 AATCC8-2001(2004)《耐摩擦色牢度标准》 11...
-
生态纺织品法规介绍
纺织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接触到各种化学品,特别是后整理加工作为一个典型的化学处理过程,会用到种类繁多的后整理剂,它们或多或少地含有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或破坏生态环境,当人们使用和穿着这些纺织品和服装时,残留在纺织品上的有害物质就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崇尚绿色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消费浪潮,生产和销售能够满足人们健康安全要求的产品不仅成为业界的共识,也已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我国作为世界上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大力发展生态纺织品已成为必然的趋势。生态纺织品作为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目前尚无确切...
-
天然生物抗菌及机理
天然生物抗菌剂来源于自然界,人们通过提取、纯化获得,资源极其丰富。天然生物抗菌剂是早为人们所利用的抗菌剂,古埃及时期人们就能够用蜂蜡作抗菌剂来保存木乃伊。但是,对天然抗菌剂的开发一直停留在传统经验水平上。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及生物技术研究水平的迅速提高,天然抗菌剂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天然生物抗菌剂来源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植物源、动物源和微生物源[21]。 3.1 植物源天然抗菌剂及其抗菌机理 目前,植物源抗菌剂是研究多的一类天然抗菌剂。我国传统的中草药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一类抗菌剂资源开发潜...
-
有机抗菌及机理
有机抗菌材料及其抗菌机理 2.1 有机抗菌剂 目前有机抗菌剂仍在抗菌系列产品中占主导地位,广泛应用于塑料、涂料、纤维、纸张、橡胶、树脂、木材、建材、医疗以及水处理等等。其优点是杀菌力强,即效好,种类多,缺点是毒性大,耐热性较差,易迁移、可能产生微生物耐药性等。近年来无机抗菌剂和天然抗菌剂受到重视,并有大量产品进入市场,而有机抗菌剂的研究开发差不多处于停顿状态,市场需求下降。有机抗菌剂种类多达500多种,但常用的只有几十种。有机抗菌剂主要有[14]:有机金属类,如五氯酚锌;有机卤代物,如五氯酚钠;醇、酚、...
-
无机抗菌及机理
无机抗菌剂及其抗菌机理 无机抗菌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类抗菌材料,具有耐热性、持久性、连续性和安全性等优点,但存在一些缺点,如银系抗菌剂,防霉作用较弱、添加量较大、成本较高、易变色等缺点。目前对无机抗菌材料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金属元素抗菌剂、光催化材料抗菌剂和纳米材料抗菌剂,主要应用于纺织、塑料、涂料及陶瓷等方面。 1.1 金属元素抗菌材料及其抗菌机理 1.1.1 金属元素抗菌剂 此类抗菌剂为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是Ag,Cu,Zn等元素,它们的抗菌性能(针对广谱抗...
-
抗菌剂的分类
抗菌剂包括无机、有机和天然生物抗菌剂三大类型。无机抗菌剂以新型光催化型和载银的纳米复合型抗菌材料为主要发展趋势,其中光催化型无机抗菌剂依赖光致激发的强氧化自由基而起杀菌作用;载银等金属离子型抗菌剂通过与活性基团如巯基键合或置换金属离子辅基等方式使微生物的生命活性物质失活而起抗菌作用。有机抗菌剂则以开发专效于生物分子(如微生物代谢酶、膜受体等)的抗菌剂为其拓展方向,其通过作用于细胞壁和细胞膜系统、生化反应酶、遗传物质等达到抗抑或杀菌作用。天然生物抗菌剂可来源于所有生物体,主要包括多糖、多肽及糖肽聚合物类物质,是...
-
紫外线技术在纺织印染行业中的应用
紫外线技术早应用于医疗临床、诱变育种、生物研究和微电子制造的光刻工艺及杀菌消毒等领域。20世纪90年代后期,紫外线照射技术在纺织印染行业中的研究与应用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得以应用?。本文主要对紫外线处理胶辊、利用其荧光效应鉴别纤维织物或服装的纤维种类、纤维表面改性和固化处理几个方面作简要介绍。胶辊是纺纱工艺过程中的主要牵伸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成纱质量。国内外丁腈胶辊表面处理一般都是二次酸处理。但酸处理的丁腈胶辊使用寿命不长,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会使成纱条干逐渐恶化陀。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就开发了用紫外线...
-
德科纳米(TEXCOTE)整理剂应用工艺及其生态安全性
1引言 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度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1-100nm)的材料,它是由尺寸介于原子、分子和宏观体系之间的纳米粒子所组成的新一代材料。由于其组成单元的尺度小,界面占用相当大的成分。因此,纳米材料具有多种特点,这就导致由纳米微粒构成的体系出现了不同于通常的大块宏观材料体系的许多特殊性质。纳米体系使人们认识自然又进入一个新的层次,它是联系原子、分子和宏观体系的中间环节,是人们过去从未探索过的新领域,实际上由纳米粒子组成的材料向宏观体系演变过程中,在结构上有序度的变化,在状态上的非平衡性质,使体系的性质...
-
纺织品远红外功能的性能及其测试研究
1远红外纺织品发展概况 在纺织服装领域,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早开展对远红外技术的应用研究,推动了远红外纺织品的发展[1]。尤其在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期远红外纤维制品的相关专利在日本大量涌现,形成一股开发远红外功能纺织品的热潮。日本钟纺公司采用陶瓷粉末渗入尼龙或腈纶聚合物中,分别纺出“玛索尼克N” 和“玛索尼克A”远红外纤维;旭化成公司采用碳化锆陶瓷溶液涂层开发出新型尼龙保暖织物“SOLAR-V”,主要用于滑雪衫。 我国...
-
德科纳米材料在纺织品后整理中的应用
0.前言 功能纺织面料整理技术是现代科学、精细化工与染整技术和合成纤维加工技术相结合的边缘技术。其关键问题是从化工方面如何进行功能整理的分子结构设计和合成;从科学方面研究该功能整理剂的功能效果和安全性等;从染整技术方面和合成纤维加工技术方面要解决功能整理剂和纤维的结合以及各项牢度、强力、白度及透气性等问题。[1] TEXCOTE整理剂是源自瑞典的纳米专利技术,于1992年完成纳米技术的处理方程式,2002年完成纳米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是现代化工、科学与染整技术高度结合的体现。...
-
纺织品防螨抗菌整理的近况及螨的种类及危害
防螨抗菌整理是用防螨抗菌剂处理织物,从而获得防螨、抗菌、防霉、除臭、保持纺织品清洁卫生的加工工艺。其目的不仅是为了保持织物清洁,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传染疾病,保证人体的安全健康和穿着舒适,降低公共环境的交叉感染率,使织物获得卫生保健的新功能。防螨抗菌整理织物可广泛用于人们的内衣、运动衣、袜子、鞋用布、尿布、医院、宾馆、家庭的床单、被套、毛毯、毛巾、浴巾、装饰织物、地毯、医疗和食品服务行业的工作服以及部队的服装等,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织物防螨抗菌整理技术是现代医学、精细化工与染整新技术相结合的边缘技术。其...
-
织物的生化防护作用
一、常见生物防护 1. 抗菌及防护 一是抑菌杀菌作用,直接“抗菌”,多用于内衣; 一是通过拒水处理、微孔膜透气结构来阻断细菌透过织物实现“抗菌”,常用于外装。 2. 防有害虫类 (1) 防螨 螨虫是一种长约0.1-0.2 毫米,专靠刺吸人的皮肤组织细胞、皮脂腺分泌的油脂等为生的寄生虫,其种 类繁多且繁殖量大,繁殖速度快,并且给人类传播多种疾病(图21-2)。 (2) 防蚊 蚊虫的叮咬给人类带来的烦恼由来已久,不仅令人痛痒...
-
功能性整理
开发差别化整理技术,赋予棉织物以某种特殊功能或多种功能性,是当前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提高棉织物附加值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前,国际市 场要求棉织物不仅要有重量感和湿冷感,还要具备压缩性、回弹性、平滑性、凹凸感、表面滑爽或爽挺性;在运动功能性上,衣料尺寸要有稳定性、伸缩性、合体 性、悬垂性、抗静电性;在保健卫生功能性上,要具有保温性、阻燃性、通气性、吸湿性、放湿性、渗透性、吸水性、放水性、抗过敏和抗菌性以及防污、耐热性。 从具体的技术工艺看,主要有这样几种方式: (1)超柔软加工:欧美和日本正在...
-
纺织后整理
纺织品的后整理工序:练(Boiling)、漂(Bleach / White)→染色(Dye)→印花(Print)→整理(After treatment / Finished treatment) 这四道工序为基本工序,具体视产品的不同,工序又各异。 1、练、漂工序 (1)棉布的练、漂工序: 烧毛——→退浆——→漂白——→丝光 烧毛:因棉为短纤维,产品表面有短小绒毛,为织物美观及...
-
抗菌整理剂的分类简介
常用的抗菌整理剂主要有有机、无机和天然抗菌剂3大类。 有机抗菌剂,如季铵盐类、双胍类、吡啶类和噻吩类等短期杀菌效果好,但其溶出物大多有毒性,且耐热稳定性差、寿命短。 无机抗菌剂多为银、锌和铜等金属离子的制剂。其中,纳米银、光触媒(纳米TiO2、ZnO等)和纳米氧化物载银,因安全性好、抗菌强度高、热稳定性好,应用为广泛。如Thomson研究协会研制的纳米银超细分散液Ultra-Fresh Silpure抗菌防臭功能优异,可耐50次水洗,且能克服银系抗菌剂引起的色变等问题。日本Sun-well公司向棉质面...
-
丝织物的后整理技术
丝织物优良的光泽、色彩以及手感必须通过合理、严格的后整理才能够凸现和加强,整理过程中基础的要求是保证丝绸面料的丝织手感和悬垂性,除了通过后整理形成独特的织物风格外,丝织物的功能性整理已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改善丝织物面料性能的整理包括:抗绉、抗静电、防水拒油、阻燃、尺寸稳定性、洗可穿、以 及蓬松性和丝鸣感。蚕丝的洗可穿性能日益重要,必须采用适当的柔软剂、弹性体和合成树脂才能达到要求;蚕丝的功能性整理如抗污性和阻燃性是蚕丝面料功能性整理的重点;丝织物后整理的另一个重要的领域是能够保持卫生、清新的抗菌整理。 丝织...
-
涤纶亲水性后整理的现状
涤纶的回潮率低,穿着舒适性很差,提高涤纶的服用舒适性一直是纺织行业的一个课题。目前,改善涤纶织物服用性能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纤维的合成技术在纤维的纺织过程中对聚酯纤维结构进行改性,使纤维本身具有亲水性和抗静电性,从而改善涤纶的服用性能。但是这种方法要求技术较高,现实生产中较少采用。二 是利用织物后整理技术达到改性的目的。整理改性是在聚酯大分子链上引入亲水性基团,使涤纶表面形成亲水保护层,达到改变纤维表面性能的目的。目前实用后整理的方法主要有表面接枝聚合和亲水整理剂的吸附固着。 1表面接枝聚合...
-
针织面料功能性整理的新近展望和应用开发 3
2.2表里异机能整理 近年来,市场上针对一些运动类针织服装需要有从内层吸湿排汗融合外层拨水防风的要求趋势,国外知名商品如Shoeller公司的3X-DRY等,目前调查表明,多数采用湿度调节机能性织物为基材,通过纤维复合或贴膜等方法来达到表里异机能的效果,这类方法存在加工繁琐、成本昂贵、服用性能受局限等等问题3。 通过染整加工的方法来完成表里异机能,在国内外业界还在开发研究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进行织物表面改质处理,就运动类针织面料服装而言,一面以氟素化合物进行织物表面改质,使其具有可防水...
-
针织面料功能性整理的新近展望和应用开发 2
试验方法 试样面料:100%涤纶针织面料 使用整理剂用量:10g/l 浸轧法(轧余率80-90%)——烘干(100℃)——焙固(160℃×1min) 3.1.1工艺实例 (1)加工面料:全涤纶双面珠地网眼布 (2)工艺流程:染色——烘干——浸轧整理液——定型焙烘。 (3)浸轧液配方:...
-
针织面料功能性整理的新近展望和应用开发 1
1.前言 随着新型纤维和纺织品后加工的不断发展,功能性针织面料的涉及的范围将越来越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性针织面料的市场前景也将越来越好,这方面产品的开发同时又是提高针织面料附加值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为运动休闲服装或贴身内衣为主的针织面料,需要的特殊功能主要体现在三防、导湿、抗辐射以及舒适保湿、保健抗菌、凉爽速干、保暖蓄热、整形美体等方面。近年来,针织面料功能性整理的发展趋势是:从单一的功能性整理转向两种以上功能相结合的整理,例如防水和透湿、抗菌和舒适、保暖和塑身等,使针织面料的后整理加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