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面料网,免费提供专业的抗菌面料产品、资讯、知识、供应商、生产厂家等等

抗菌面料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抗菌面料资讯

抗菌面料资讯

抗菌面料的检测和标准

城南二哥2021-08-20 17:19:57抗菌面料资讯856来源:抗菌_抗菌布料_抗菌面料网

抗菌面料的检测和标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抗菌加工技术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具有抗菌功能的高性能纺织品大量涌入市场。抗菌纺织品是目前功能性纺织品中受消费者欢迎的大类品种之一。

关于抗菌的概念

抗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抑菌和杀菌作用的总称。杀菌:杀死微生物营养体和繁殖体的作用。抑菌: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抗菌剂:是一类具有杀菌和抑菌性能的新型助剂,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使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及病毒等)的生长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

抗菌纺织品的基本分类与制备

抗菌纺织品可大体分为两类,即天然抗菌纺织品和人造抗菌纺织品。

天然抗菌纺织品其原料主要来自于自然界中既具有较强抗菌性能又具线性大分子结构的植物纤维,如竹纤维、苎麻纤维等。

人造抗菌纺织品通过在纺织品中人为添加抗菌剂从而赋予纺织品抗菌性能。

目前抗菌纺织品常见的制备工艺主要分为熔融共纺、后整理两大类。熔融共纺是将抗菌剂制成抗菌母粒加入普通基料中,通过共混、熔融、喷丝等工序,加工成抗菌纤维,并进一步加工成各类纺织品。通过此类方式加工的产品抗菌性能较为持久;后整理则是通过浸轧、喷涂等方法,用抗菌剂对纺织品进行后处理,在纺织品表面涂覆一层抗菌层,从而赋予其抗菌性能。此方式加工的抗菌纺织品,抗菌剂能较好地分布于产品表面,有利于体现产品的抗菌性能,尤其适用于天然纤维制成的纺织品的抗菌加工,但随着产品的磨损抗菌性能可能逐渐丧失。

抗菌纺织品展望

面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纺织品生产企业开始由简单的来料加工转向研发具有高附加值的功能性纺织品。特别是2003年春季爆发的“非典(SARS)”,以及目前正在肆虐全球的猪流感(H1N1)疫情,更是激活了已经升温的抗菌纺织品市场。

抗菌纺织品的研发和生产在国内外开始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受到各国科研机构及企业界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StandardsOrganization,ISO)陆续颁布了多项抗菌纺织品的检测标准,为抗菌纺织品的质量控制及市场监督提供了依据。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国内外学者、抗菌纺织品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开发环保、安全、高效、稳定的抗菌纺织品;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纺织品;倡导诚信、有序的同业竞争;避免华而不实的概念炒作,才能促进抗菌纺织品的健康发展,使之真正造福于民。

抗菌性能测试按照菌种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细菌试验和霉菌试验。

(1)、细菌检测

细菌检测根据实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定性试验和定量试验。

定性试验:其原理是通过将抗菌样品紧贴在接种有一定量已知微生物的琼脂表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培养,观察样品周围有无抑菌圈、样品与琼脂的接触面有无测试微生物生长来判断样品是否具有抗菌性能。

现在国内外常用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抗菌产品的定性试验方法包括:AATCC147-2004纺织品抗菌性能评价-平行划线法,ISO20645-2004纺织品抗菌抗菌性能的评价-琼脂平皿扩散法;GB/T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1部分:琼脂平皿扩散法。其中,我国的GB/T20944.1-2007方法是在ISO-20645-2004方法的基础上制定的,二者在测试方法及结果表示方面基本一致。

AATCC147与ISO20645方法相比,尽管二者原理相似,但测试细节有较大差别:ISO20645方法对测试所用的菌悬液进行了定量规定;而且将测试微生物与测试上层琼脂混合,使测试结果更为清晰;ISO20645方法所采用25mm直径圆形样品,与AATCC147所采用的25mmx50mm的矩形样品相比,对抑菌圈的测试更为方便和准确。基于上述原因,ISO20645-2004在测试的准确性及测试的可重复性方面优于AATCC147-2004方法,因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定性测试的特点在于:测试方法简单,测试时间短、测试费用较低;对溶出性抗菌剂加工的产品效果较为明显;但该试验不能定量测试抗菌产品抗菌活性的强弱,只能判定产品有无抗菌性能,而且测试相对粗略,测试重复性及稳定性相对较差。另外,通过观察样品周围有无抑菌圈,该试验还可用于判断抗菌产品所采用抗菌剂的溶出性。

定量试验:定量试验可以很好的评价抗菌纺织品抗菌性能的强弱,通过细菌减少率、抑菌率或者抑菌活性值等量化指标反映产品的抗菌性能。常用的定量测试方法依试验对象、测试方法的不同可大致分为菌液吸收法、振荡法、奎因法。

菌液吸收法:该方法适用于具有一定吸水性能的材料,如:纤维、织物、羽绒、海绵等制品。通过将抗菌加工样品及未经抗菌加工的对照样品定量吸收一定的已知微生物菌悬液,进行0接触时间立即洗脱,以及在规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的洗脱,对洗脱液进行微生物平板计数,计算残留在样品上的微生物数量,后通过比较0接触时间样品上的微生物数量及经过一段接触时间后抗菌加工样品上残留的细菌数,计算抗菌产品的杀菌性能;通过比较一段接触时间后未经抗菌加工的对照样品上的微生物数量及经过一段接触时间后抗菌加工样品上残留的细菌数,计算抗菌产品的抑菌性能。其典型代表方法包括:AATCC100-2004、JISL1902-2002、ISO20743-2007、FZ/T73023-2006附录D7、GB/T20944.2-2007。

振荡法:振荡法(Shakeflask法)是用于评价非溶出性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非溶出性抗菌剂加工的固体材料,对试样的吸水性要求不高,对于任意形状的试料都能使用。通过样品在菌悬液中快速的振荡,增加微生物与抗菌试样内抗菌剂的接触,以显示其抗菌活性。其代表方法包括:ASTME2149-2001、GB/T20944.3-2008,FZ/T73023-2006附录D8,GB15979-2002附录C5。

奎因法:奎因法操作简单,快速,但精确度稍差,对试样的吸水性要求较高,对浅色布较好应用,对深色布其使用受限,读菌过程中易加入主观因素,不同的操作者,不同的测试机构测试结果可能差异较大。《消毒技术规范》2.1.8.9,FZ/T73023附录D6,该方法由于误差较大,现在已经很少采用。

(2)霉菌试验

霉菌是导致纺织品霉变、腐烂的重要因素,纺织品抗霉菌性能近年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霉菌菌丝在培养过程中容易相互缠绕而不便于计数,因此抗霉菌的测试的试验原理主要是通过在抗菌纺织品测试面接种一定量的霉菌孢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培养,观察样品周围有无抑菌圈、样品表面有无霉菌生长来判断样品是否具有抗霉菌性能,该方法常用于纺织品抗霉菌性能的定性分析。常见的ASTMG21,AATCC30,JISZ2911、EN14119等检测标准均属于这一类的检测方法。

抗菌纺织品除了应满足纺织品通用的基本要求外,在其抗菌性能、抗菌性能的稳定性以及产品安全性能方面有着更为特殊的要求。

抗菌性能的评估

抗菌纺织品与普通产品在外观上无明显的差异,且由于微生物体型微小以及其特殊的生理生化特征,现阶段对抗菌产品抗菌性能的评价只能借助实验室微生物检测的技术手段得以实施。ZKKLszjD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