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问题
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问题
随着抗菌技术的发展以及抗菌知识的广泛普及,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问题逐渐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抗菌效果而忽视人体安全和环境安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和生产企业的共识。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评估包括三个方面:
(1)抗菌纺织品甲醛含量,PH值等考核指标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401-2003《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规定。
(2)抗菌纺织品所用抗菌物质的安全性
抗菌物质安全性考核指标依据国内外医学界关于应用于人体的化学品的一些基本毒理指标规定,目前基本确定了为保证人体安全的四项必须指标。包括:急性口服毒性、皮肤刺激性、眼刺激性和致突变性。
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标准就明确要求“抗菌针织品所应用的抗菌物质必须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具有资质单位的检测报告(抗菌物质化学含量检测方法、急性口服毒性、皮肤刺激性,眼刺激性、致突变性以及与其产品要求相对应的试验报告)”。
(3)抗菌物质的溶出性
一段时间以来少数人就抗菌纺织品的测试结果存在一些错误的理解,误以为定性测试呈现的抑菌圈越大抗菌效果越好。AATCC147标准明确指出抑菌圈的大小并不能用于衡量抗菌效果的强弱。事实上抑菌圈的大小反映的是抗菌纺织品所用抗菌物质的迁移性,抑菌圈越大,从抗菌纺织品上迁移溶出的抗菌物质越多。由于人体毛孔及皮肤存在由常驻菌群、过路菌群、共生菌群构成的微生态系统,如果直接与皮肤接触的抗菌织物不断释放过量的抗菌物质,则可能破坏毛孔及皮肤的正常微生态系统的平衡。
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标准就抗菌针织品所用抗菌物质溶出性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洗涤后一次后,抑菌圈宽度D≤5mm”,及“抗菌针织品所应用抗菌物质的溶出物对皮肤刺激性及过敏性,按GB7919做人体斑贴试验为阴性”,以防止为追求耐洗涤次数而过量使用抗菌物质带来的潜在危害。7k4h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