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积极回应贸易环境转变以求取发展
2010年全球经济回暖,带动中国纺织品成衣出口成长,据中国海关按标准国际分类(SITC)统计,出口总值2,067.1亿美元,较2009年成长23.7%。但2011年能否保持强劲的成长幅度,则仍是未知数。
加工生产环境日益严峻
由于中国生产成本正在上涨;棉花价格已攀升至历史性高位;缺工严重导致薪资急涨,多个省市大幅上调低工资标准;油价攀升使得运费成本上扬;人民币升值亦增加出口商的汇兑成本等,导致出口企业不论自行生产或委托加工厂生产,面对的困难均日益增加。特别是有需要委托加工厂生产的,更因不少工厂已由沿海地区搬迁至中部及西部,经常出现未按时交货及品质问题;而中国服饰内需市场兴旺,生产厂不愁无“内销订单”,大都宁愿接国内订单,一方面避免汇兑风险,另一方面亦无须应付出口订单的严格生产要求。
出口市场拓展困难
中国纺织品成衣出口经过多年的高成长之后,目前在欧美市场的占有率超过40%,占日本市场的比率更高达77%。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极为困难。鉴于欧洲债务危机仍未解决,欧盟经济仍然疲弱。日本面对核危机,灾后重建需时。美国经济虽然有所改善,但消费者的“服饰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所得”的比例一直下跌,服装消费过去十多年一直受惠于中国的价廉物美支撑,今后能否承受出口单价的上调压力,仍然是个未知数。
客户采购策略调整
欧美进口商面对在中国生产加工环境的转变,正采取多种方法因应,包括:调整产品组合或品牌定位;开发成本较低的原材料(例如:化纤、品质次级棉);向低单价/低关税(包括孟加拉、越南、柬埔寨、埃及)的国家采购;将生产进一步转移至中国中、西部地区;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等等。从事纺织品服装贸易同业,须注意下列变化:
采购商将倾向集中订单,以大批量来诱使工厂降价接单,并利用规模效应改善产品质量及交货期,进而提高品牌的供应链整体的生产运作效率。
单一工厂的订单集中,但不同产品的订单则会分散至不同国家地区,以取得地域多元化及关税优惠,减低对中国的采购依赖。
不同品牌的采购策略有不同的调整,可参考客户的采购模式、品牌加价能力及业务组合,从而推测客户采购策略的改变方向。
须与客户“同步配合”才能保持合作关系。过往的“同一流程/服务配套对待不同客户”形式的做法,须作出改变,否则客户可能更换供应商。
面对严峻多变的贸易环境,部份出口企业已积极开拓新产品线、新客户及新生产厂,并增强“物流能力”、“设计开发能力”等增值服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求取新的发展。
扩展阅读:https://www.tpu-ptfe.com/post/7720.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33-542.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13-157.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32-236.html